景观设计
茶生梯地:江南体育人文景观背后的生态智慧
江南体育歙县是古徽州府所在地。从县城绕蜿蜒的山路前行约2小时,记者来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们用双手创造了奇迹的蜈蚣岭村。初见蜈蚣岭,记者站在山脚顺势望去,颇感震撼:陡峭的山体被开掘成一层层阶梯,碎石块砌成的石磅上生长着郁郁葱葱的茶树。
四月,又到了蜈蚣岭的采茶季江南体育。早晨四点半,70岁的方冬玉摸黑起床。带上头灯、挎着背篓,沿着石板砌成的台阶江南体育,向山里走去。“我们一般采到下午四点多,就把鲜叶卖到山下的茶厂。”方冬玉说,她家有9亩茶园,光靠采茶这一季,就有1万多元收入。望着梯次分明的茶山,方冬玉笑着说,当年的战天斗地,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坡度大于40度、低于70度的山坡进行梯地改造,起初进展并不顺利。轰轰烈烈干三年左右砌成的十几亩梯地,却被一场大雨冲垮。“一开始建设梯地茶园过于追求平直和美观,其实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后来经过老师傅实地勘察、分析原因,村里决定根据山的脉络、水的纹理进行砌磅,排水系统也是依山而建江南体育。”方锦才说。
春雨过后,云雾绕山间。海拔近600米的蜈蚣岭村仿若置身仙境。歙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方培铭介绍称,歙县梯地茶园之所以能评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因地制宜、顺势而为。“都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云雾缭绕的环境让蜈蚣岭村的茶叶充分吸收散射光,积累的营养物质更充足。”方培铭说,次第修筑的梯地借助山势很好地保留了稀薄的土壤和珍贵的水分,这种利用自然高差形成的水利系统,正是中国传统农耕智慧的结晶。
高山林、中山茶、低山果、水中鱼……记者在蜈蚣岭村看到,不同的地势,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农事活动。4月初江南体育,错落有致的茶树间,偶尔能看见正在盛开的油菜花。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茶树喜爱半阴半阳的环境,在一些地块套种油菜、板栗、梨树、大豆等树木、作物,既可以提升茶叶品质,也丰富了农业生物多样性江南体育。“歙县山多地少,套种正是当地村民在传统技术条件下对山区土地综合利用的最佳方式,这种集约高效的生产模式和历史经验,具有历史人文价值和现代生产借鉴意义。”方培铭说,随着乡村农文旅产业的发展,套种形成的靓丽春景也被不少游客争相打卡,成为活跃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的蜈蚣岭,出村的道路已是柏油路面,优质的茶叶品质吸引了3家茶企驻村发展。方锦才说,近年来蜈蚣岭村推进小山变大山的经营模式,将分散农户重新组织起来,试点建设绿色生态有机茶园,“我们通过统一施肥、统一除草等‘六统一’方式保障茶叶品质可控,力求好茶能为村民带来更好收益。”(水金辰 赵金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