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
天博国庆黄金周 张家界迎来了客流高峰 各景区景点花式宠客
天博体育官网今年国庆假期,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各部门开启“宠客”模式,推出“乐动奇峰三千,非遗共传承”的非遗系列活动,为广大游客送上精彩纷呈的文旅盛宴和更高效安全舒心的旅游体验。
10月1日一大早,“乐动奇峰三千,非遗共传承”活动在黄石寨景区如约开启,来自吉首大学的年轻演员们进行了竹笛、古筝、琵琶等演奏以及张家界桑植民歌、土家花灯、土家族摆手舞等系列表演,将传统故事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呈现视觉盛宴,展现土家族的民族风情,声情并茂的表演吸引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相继拍照摄影。在水绕四门广场,精彩活动持续上演。游人徜徉在峰林间,欣赏非遗表演,亲身体验摆手舞、竹竿舞等民俗文化,为国庆假期的张家界之行增添别样的风趣。
据了解,此次活动将从10月1日持续到10月5日,活动期间将在张家界森林公园门票站、黄石寨索道上站、水绕四门广场、百龙天梯上站、杨家界门票站、梓木岗门票站、天下第一桥车站等游人集散地给游客带来精彩绝伦的非遗展示,让游客领略张家界深厚的文化底蕴。
10月2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杨家界景区出现云海美景,连绵的峰墙奇观与云海相伴,美轮美奂,仿若人间仙境。
国庆假期第二天,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杨家界景区细雨绵绵,云雾如轻纱般缭绕在山间,乘坐索道沿着幽深的峡谷一路攀升天博,仿佛置身仙境之中。站在天然长城观景台极目远眺,山谷间云雾随风袅袅升起,杨家界绝版峰墙景观,在云海衬托之下,犹如巨人般傲然屹立,尽显雄伟壮观之姿。连绵群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似流动的巨幅水墨山水画。游人们纷纷驻足拍照打卡,沉浸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连日来,天门山景区内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土家民俗大戏与西方乐团演奏在这里激情上演,中西文化结合的独特体验这个让假期变得更加多元和难忘。
国庆假期第三天,在天门洞广场,民间艺人身着鲜艳的传统服饰,以热情洋溢的姿态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花灯、三棒鼓、阳戏、摆手舞,一个个具有浓郁土家特色的节目,让不少游客沉醉其中,纷纷加入参与。广场的另一边,来自乌克兰的张家界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正在为游客们带来精彩的管弦乐演奏,小提琴的悠扬、大提琴的深沉、长笛的清脆……各种乐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宛如天籁之音,在景区上空回荡。多元文化的交流交融,为景区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今年国庆假期,天门山景区通过非遗节目展演与乐团表演进景区等活动,提升景区旅游文化内涵,丰富游客体验感。据了解天博,黄金周前三天,景区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
10月2日9时,七星山景区迎来客流小高峰,来自四川、贵州等地的车辆不断驶入景区。景区内游人如织,游客游玩有序。乘索道而上,满目苍翠中,由透明玻璃打造的“天空之眼”格外醒目。游客站在海拔1520米的“天空之眼”仿佛置身仙境,梦幻的景色和美好的寓意让众多游客趋之若鹜。
随着中长途游客的陆续到来,七星山景区旅游接待步入佳境,国庆假期第二天,景区共接待游客超5000人。
国庆假期,红色旅游景区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人气高涨,市民、游客纷纷走进纪念馆,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
在纪念馆内,大家认真观看红色故事展示,深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岁月痕迹的文物,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无私奉献。
国庆期间,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特别策划以“寻根红色记忆,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红色纪念馆打卡活动,邀请市民游客走进纪念馆以现场拍照打卡及线上分享参观感受等形式开展交流互动,让广大民众在回顾历史中汲取力量,在铭记历史中传承红色基因。10月1日至4日,纪念馆共接待观众近10000人次。
青山掩映,村庄秀美。国庆假期,市民游客选择寻访张家界美丽乡村,赏秋景,品秋韵,尝美食,体验田园农耕文化,共享丰收乐趣。
10月2日,张家界武陵源区协合乡李家岗村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金秋协合·丰盈之韵”秋收文化节。活动现场人声鼎沸,市民游客逛乡村市集,挑选村民自产种植养殖的山货家禽和美食产品,感受浓郁的乡土风情。稻田里,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内容有序展开天博,“稻田抓鱼、稻田抢鸭、稻田拔河等接地气的趣味活动,吸引众多大人和小朋友们纷纷加入其中。市民游客在稻田中穿梭忙,自由舒展身体,经过奋力拼搏,终于体验到丰收的喜悦天博。现场加油助威声此起彼伏,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村之间。
主办方还专门设置了“颗粒归仓”劳动体验区,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和孩子使用传统脚踩打谷机打稻谷的劳动环节,体会农耕的艰辛与乐趣,提醒大家要尊重劳动成果,珍惜粮食。沉浸式农耕文化,让市民游客和村民共享丰收的快乐,成为大家这个国庆假期美好的记忆,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本平台为张家界日报社所有。任何单位、个人使用、转载或者传播张家界日报社旗下媒体版权内容的,必须事先获得书面授权。除法定合理使用范畴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传播其享有版权的作品(作品形式不限于文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天博,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